纵观整个汽车业发展史,只有两件事能被称为“改写了人类文明进程”,其一,是年福特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让汽车制造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影响至今。
其二,则是大众汽车首次向世人公开展示的MQB模块化生产平台,创新出了所谓“平台化概念”;对应平台化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也延续至今。
这两件事,都“提高了效率与集成度”;进而在后继的所有维度上,都会带来相比此前更强的竞争优势。
而在了解清楚了这一点之后,我想关于比亚迪“e平台3.0”这个词,您应该是有个大概的思路框架了。作为目前最火热新能源品牌——比亚迪,旗下的专有技术名词“e平台3.0”,是很多消费者都能脱口而出的,但不同于相对简单的DM-i超级混动与刀片电池这种单一技术名词,“e平台3.0”似乎又因为过于复杂,使得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所以这一次,趁着参加比亚迪沙龙活动的机会,我们也与比亚迪相关负责技术的领导深入沟通交流了相关信息。这一期,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给您讲懂、讲透这个“e平台3.0”。
e平台3.0概述
正如您脑海中关于传统造车的平台化概念一样,“e平台”本质也是一个“规模化的量产平台”,1.0版本,是比亚迪最早在e6车型上使用的,2.0版本则是目前的主力,诸如比亚迪汉等车型,采用的就是e平台2.0。
具体来说,e平台3.0,则是第一次区别于此前的技术,基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整车安全的开发逻辑,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科技进一步架构化、模块化,兼容多种布置方式(前驱、后驱及四驱),具有高拓展性,定义智能电动汽车,是真正的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摇篮。
而在平台可拓展性方面,从A级车到D级车,e平台3.0全面覆盖。目前,基于e平台3.0已有三款产品上市。分别为海豹、海豚和元PLUS,未来,基于平台开放共享,还将在多个品牌陆续推出新车型,以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域控制与分层解耦
作为面向“智能电动车”时代而开发的e平台3.0,自然需要具备整车可持续进化能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整车FOTA升级能力。
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FOTA升级其实又能够分为真正的FOTA和“虚假”的FOTA。真正的FOTA是基于整车域控制架构,类似于一个大脑管全身的概念,在通讯神经网络的支持下,任意部分的任意功能皆可升级;而“虚假”的FOTA,则还是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只支持部分子系统的SOTA升级,最多就是几个子系统都能独立升级,合在一起给人这是“FOTA”的错觉。
比亚迪e平台3.0,采用的就是智能域控制架构,由四个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实时协同控制,实现对整车层面的集中控制。
其中,智能车控域,集成有BCM(车身控制模块)、安全网关、密钥中心、空调控制、胎压监测、仪表控制、驻车辅助、智能钥匙等多个模块,扩展版本最多支持达32个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功能。
而智能动力域集成VCU(整车控制器)、BMS(电池管理系统)、MCU(微控制单元)、OBC(车载充电器)、DC-DC(直流转换器)等模块。
智能驾驶域则是集成了自动驾驶、ACC(自适应巡航控制)、AEB(自动制动系统)、LSS(智能安全系统)、BSD(盲区监测系统)、APA(自动泊车)等功能。最后的智能座舱域,则又集成了用户语音、触控、感知、健康、显示屏等功能。
可以说,e平台3.0,真正为一台车,赋予了整车可持续进化的基础。
此外,在车内智能操作系统层面,比亚迪也在e平台3.0身上开发了自主的车用操作系统BYDOS,采用分层架构设计,软件模块化层级自下而上分为硬件驱动层、操作系统层、服务层及应用层。
同时,针对目前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现状,e平台3.0还支持“即插即用”,预留了各类自动驾驶硬件接口,可灵活配置全球最顶尖的自动驾驶方案,在可预见的不久之后,相信就会有表现不俗的比亚迪自动驾驶辅助车型问世。
天花板级的集成与综合利用能力
从e平台1.0到2.0,再如今的e平台3.0,变的是数字代号,不变的是比亚迪愈发强悍的先进集成化能力。
1.0时代,以比亚迪e6为代表的车型,其电动力总成还算分散独立设计,而到了2.0时代,以汉EV为代表的车型,已经做到了电驱动三合一和充配电三合一,能效更高、质感还更好,系统体积占用也更小。
而如今到了e平台3.0,比亚迪则是拿出了独立自主开发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总成集成了驱动总成(电机和变速器)、电机控制器、PDU(电源分配单元)、DC-DC、OBC、VCU和BMS。
相比2.0时代的多个三合一,3.0时代的八合一在空间利用率,减重,集成度,功率密度、效率,NVH等方面都有全面提升。
数据说话,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电机峰值功率kW,峰值扭矩Nm,最大转速可实现r/min,但系统噪音低于76dB。功率密度可提升20%,综合工况效率高达8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e平台3.0身上,除了三电集成度更高之外,能量的综合利用也被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尤其是为了解决电动车空调能耗过高的问题,还首次引入了热泵。
不过,不同于普通车企只是单独加入热泵的设计,比亚迪创新的通过热泵将乘员舱、动力电池、驱动总成深度集成,做了热泵系统架构,将驱动总成的余热回收,也变为热泵可用的高品位辅助热源,使得热泵空调即使在零下25℃也能够完全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
此外,e平台3.0的热泵系统一共具有11种工作模式,能覆盖用户所有采暖制冷使用场景,在冬季制热工况下能效比(COP)可达2~4,能效多倍于市面上普遍使用的PTC加热方式,具备-30~60℃的宽温域工作的能力。
而这一点,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e平台3.0的竞争优势都是数一数二的。
改变电动车设计思路,让安全更上一层楼
安全,永远是汽车不变的话题。而在e平台3.0到来之前,其实比亚迪已经为我们展示过其在安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彼时亮相的刀片电池,通过CTP的技术,在提升了电池组等体积比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整包电池刚度与安全性表现。
而在CTP之后,比亚迪又在e平台3.0身上,创新了“电池车身一体化”的CTB技术,不仅减少了底盘部件和厚度,提高了NVH质感与空间表现,还将电池包作为车身的一部分参与传力和吸能,实现整车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车身抗扭转刚度达到了惊人的+N·m/°,让e平台3.0具备全球超五星安全的能力。
而这一点,目前除比亚迪e平台3.0的CTB技术之外,全球范围内仅有特斯拉和零跑掌握有类似技术方案,这一点,比亚迪依旧领跑全球。
写在最后:
事实上,在我们与比亚迪技术相关领导短暂的交谈中,还了解到,e平台3.0不仅是比亚迪自身技术与实力的体现,其实也是比亚迪推动全球电动车向前发展的一个缩影。除比亚迪品牌自用之外,目前包括刀片电池和e平台3.0技术在内,都是持开放共享的态度。
而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海外品牌、自主品牌在与比亚迪携手合作,并采用比亚迪的技术方案与标准,只是因为商业机密,目前还不能透露具体的合作方信息。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见了比亚迪e平台3.0的无限魅力,所谓的未来智能电动车大时代,可能真的要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