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提到非洲大家都能想到沙漠、干旱,联想起来可能就象征着荒芜、死寂。然而事实上非洲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而且有大量可耕地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只是由于热带气候问题,导致很多地方长期干旱少雨,从而给很多人一种,非洲到处都是这个样子一样,其实是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而在这种干旱少雨且地下水资源不丰富的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人们,又是怎样对抗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生存的呢?
我们中国的文化讲物极必反,于绝境处必有一线生机。当地给予人们生存下去的机会大概就是自然法则中的“一线生机”吧!此一线生机即为非洲人民口中的“生命之树”,又因为它像面包一样对人们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加上当地猴子比较喜欢它的果实作为食物,所以国外大多称之为“猴子面包树”。
这种树拥有巨大的枝干,可以用来摄取水分,而且其树干的粗壮使其能够储存更多的水分。平均每棵树能够储存2-3吨的水分。这在异常干旱的地区可以救下很多人的生命,称其为“生命之树”也不为过。
我国地大物博,也有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所以国家就有试图去引进这种物种,期望着也能改变我国部分干旱地区的生存状况,并且能够起到退沙漠化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每一片土地都能够有效利用起来。
然而,真正引进之后它却没有发挥在非洲之时的作用,这是因为在作为绿化植物,需要有退沙漠化的作用时,它的短板就显现出来了:生长周期慢。所以,尽管它在某些地区可以适用,甚至会成为生命之树,但是在用作退沙漠化之时,却起不到作用,它的长处在我们中华大地没有办法展现。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长气候不一样,我国沙漠处在北温带,是一年四季缺水的。而非洲只分旱季雨季,雨季雨水充足,热带的植物到我们干旱的温带无法产生相应的作用也是情有可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古人好像早就把道理给我们讲明白了,可惜我们还是在不断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