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丨《小王子》的童真与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想,李商隐是有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头绪在心头齐飞,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读过《小王子》,我也有一种久久的沉闷积郁在心头,以前我总觉得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虚构,在于人类的想象的力量,能把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很好地虚构在一起。但《小王子》给我的感受,是切切实实的真情,所谓意识流的写法,就是用情绪做主线,串联起小说的情节。于是,我也用意识流的写作方式,把我随时想到的,记录下来,算是对这本小书的读后感。这种感受具体来说,就是对自己失去的童真的追忆,这种记忆本身的存在性,甚至都受到了我自己的怀疑。
其实我高中就看过这部书,但是我不懂,或者说,我作为没有经历过社会事件和“大人化”的生理成年人,我无法理解小王子和所谓大人世界的任何一方的感受,因为我不但脱离着童年,亦未踏入社会。郑老师说读经典的意义在于不断理解,在于每个时期读出不同的感受,那我想,看不懂,也是一种感受吧。
我猜测有人会说这样的小故事是理想主义的,这倒不是说错,我则认为是童真。什么是理想主义,一句用烂了的话,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后,还热爱这个世界”,那理想主义,在我看来,就是为这种热爱所付出的努力。但是小王子他什么也不知道,他是一位长不大的孩子,不单是因为他的生理结构,还是因为他的星球就是三座小火山,一支玫瑰花,几棵猴面包树而已。生于斯,长于斯,自然就形成这样的价值观。后来,他遇到了国王、商人、地理学家等等,竟然都未对原本的问题所处改变,对原本的世界观做出调整,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用一句高考作文的话,叫作:永葆赤子之心。我记得不知在哪个平台看过《小王子》故事的续演电影,讲述他变成了一个只知道埋头工作,讲求效率的青年人,小王子长大了,就不是小王子了,或许,这才是值得担心的地方。很多人被称为“老顽童”“孩子脾气”,有褒有贬,但总是对“正常人”的异类的评价,而我看到,那些其他少数的“异类”,例如女性、黑人、同性恋等群体,也是受到正常人的排挤的。这是巨大的权力机构。
另外,很明显,这位飞行员已经是会察言观色的人了,他是热爱生活的,也是热爱自由的,但是他在面对大人的时候,见招拆招,说的是高尔夫和棋牌,这已经有了生活的棱角。而小王子和别人对话时,似乎永远不再听别人说什么,而是执意于自己的问题。他一直在问:“你可以帮我画一只羊吗?”问问题,问一些执着和“可笑的问题”。我想,这也是难能可贵的表现。这是真正的童话,尤其是二战的背景下,能对人性的反思作出儿童中心的视角来,是真正落实了儿童中心主义的。而仔细想想小王子对玫瑰的在乎,对一些简单问题的追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资本家、政治家、文学家孜孜追求的东西的无意义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总是忘记自己孩提时代想到的是什么,做到的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变成了蝴蝶梦我,我梦蝴蝶式的幻想,都变成了几个残缺不全的梦的回忆。今下午我走在邱季端的北边,看到一棵光秃秃的树,我在想,从生物学上我将如何解释新陈代谢,从美学上我将如何欣赏枝丫纵横,从物理学上我将如何分析物理性质……我已经被知识体系构建地体无完肤,我已经病入膏肓了,我不再是一个孩子了。如果真正是一个孩子,我会想到别人的评价吗?我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吗?可能充其量就跟小王子一样:这些人真怪啊,我就走了。我们总说做自己,但是事实上却无法实现。我也总看到心灵鸡汤式的段子,在网上有着巨大的阅读量,可知,人们是渴求这些爱与希望的,但是人们不知道怎么得到,只是善于感慨,就像我现在在感慨《小王子》一样。
但是,我又觉得这种孩童的做法,给玫瑰、狐狸、飞行员都带来了悲痛,在分离的时候,在通讯设备不发达的分离的时代,一次分离就可能是一辈子。时间和距离产生情感,这种无意识的做法会给别人带来很深的伤痛。但这不是青春伤痛文学,在伤痛之外,还有记忆,有经历。正是因为小王子对玫瑰有所付出,他们才相互需要,才有一种依恋的感觉,所以他爱上了一朵花,他能和狐狸成为伙伴。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上,有很多心理学家分析儿童的各种行为,弗洛伊德、布鲁姆等人都是,我自己的弟弟,我也不太会管教,我希望能往好的方面发展吧。
译者说:“越是个性的感受越具有普遍性;人世间最普遍的情感、真理,往往隐藏于最孤独、最纯洁的心灵。”这话是不错的,小王子无意伤害任何人,一个孩子,怎么会像国王、资本家、甚至知识分子那样去伤害别人呢。“人之性伪善”,说的是“为”才能善,人皆有恻隐之心,怎么不会是“人之初,性本善”呢?我又想到福柯在《权力的眼睛》中表达这样的观点:我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个人经验主义。我想这是哲学上的研究方法,但是我们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又怎么不是个人主义的呢?
或许很多人都是孤独的,都在纷繁的社会关系中找不到能看出一条蛇吞掉一头大象的那个人,但是爱是需要经营和维护的,爱是一个过程,一种契约的缔结,建立在双方意愿的基础上。我想,小王子是希望我们学会爱的,学会用眼泪创造爱的,这应该是对抗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最朴实的人类价值。就像那朵花,她是欺骗性和自强性的,我想到一句歌词:“爱慕你的容颜、假意和真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童话般的故事和现实中,用小王子善于追问的简单和质朴的思维,寻找到自己的童真与爱,即便你是少数群体,甚至你爱的是一朵玫瑰,但正因为有自己的浇灌,才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用心体会吧,现在抬头看看天空中闪闪的星星,听听传来的银铃般的笑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