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面包树 > 面包树防治 > 正文 > 正文

英国日记留不住的时光留下的记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9 17:37:02

??面包树的第63篇推送??

转眼间,回国已满半年。

英国留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归期早已定好的旅程,出发前就知道一年后回来,似乎在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就同时开启了倒计时按键。

我不可能抓住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但还是舍不得舍弃任何可以留存的细节。从第一天起就在好好记录,因为知道一切有限而不可重复,甚至有点得了记录困难症,不是难于打开手机去记录,而是难于释怀被我错过的记录。

飞机一落地,生活就被新鲜感全面覆盖,我有时候会些许喜欢这种陌生的感觉,可以让我无限地探索。在不熟悉的环境里,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会让我一丝欣慰的把控感。与此同时,陌生也增加了对于黑暗的恐惧,处处充满不安全感,每天睡前我还是会把门阻安好,会尽量避免黑天出门。不过,慢慢的,一切常规化以后,也就变得没那么担心了。从最初坐公车每到一站都更新一下谷歌地图,到后来可以轻松从容地等待到站停车。

到英国时已经是夏末,没多久就过渡到了秋天。无论在哪里,我都最喜欢秋天,秋天与校园时光最契合。交大的整个秋天都是银杏的黄色,这里的秋天是分区域的调色盘。宿舍楼前有淡淡香气的黄色水仙,westwood校区类似枫树一样的红色,还有claycroft去往超市的林荫小道,都贡献了自己的颜色。它们的变化会提醒我,或许又到了下一个季节。这里四时不同,但不会有非常强烈的温度反差,或者说我感知到的并不明显。明显的,只有冬令时与夏令时转换前后的每日昼夜时长分配,冬令时期间每天也就1/3的时间是白天,而一旦到了夏令时,晚上八九点钟才黑天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看这只鸭子多么的悠闲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留学生活有着不同的想象和期待。我的清单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参加志愿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任何可以接触当地社会的机会。我感兴趣的是能把旅行和留学区分开来的一些事。在社区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做志愿者贯穿于我的整个英国生活,我享受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也喜欢因为按照小学的时间表而变得规律的生活。做志愿者有机会参与到特定的节日聚会,去当地人家里做客,聊天,一起过复活节,过圣诞节。这一切都是我打开自己的动力。

如今,回国已满半年,记忆里依旧深刻而怀念的,就是我最初最看重的那些。第一是参与过的志愿项目,第二是独居的生活。孤单又自由,我能体会到自处的快乐。

之前朋友说我是善用社交网络的原始人,这些平台有我成长的不同阶段的记录,但生活里我又是一个喜欢用现金,不热衷网购,记事多付诸于笔头的落后于时代趋势的人。有时候觉得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差异性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每个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即使到一个新的国家,新的城市,当陌生感和新鲜感都褪去的时候,过的就都是具有自己风格的生活。在北京的时候喜欢去参与志愿者的活动,喜欢走街串巷,尤其是有着各种可爱名字的胡同;在英国依然是会去学校做义工,教社区老人用电子产品,医院的小朋友们做手工,复活节画彩蛋;在我家的东北小城也愿意和朋友去寻找街巷里的深夜食堂,听老板讲故事,给我们画小画。兴趣爱好是在哪里都可以满足我的,所以最终出于其他原因考虑留在哪个城市,都可以继续我喜欢的生活,或者说,有我风格的生活。

“坚持己爱,发挥己长,笃信生活之美;深谋远虑,不为小利,定取人生大义。”这是舅舅曾给的寄语,一直提醒着我。

看到豆瓣里的一个作者说感受快乐的能力60%是遗传,40%来自后天,不考察数据的精确与否,还是非常感谢家人们营造的成长环境所促成的大部分性格,虽然心思细腻的人有时候会多一些烦乱,但是感知生活带来的幸运常常可以帮我克服很多的负面情绪。至少目前来讲,与“生活”的相处中,我给它的爱,它都在更大程度地以幸运返还给我。

收集时光

之前专门准备了一个新的本子来收集纪念印章,结果到英国之后发现,很少有印章可以盖。于是我把生活里待回收分类的东西装进了这里,留了下来。有第一天来到这里捡的叶子;有超市打折商品的标签;有去做志愿的访客贴纸;有水果蔬菜上的贴纸;有酸奶盒子上的贴纸;还有啤酒瓶上的商标;有投诉之后拿到的公车票,和平时刷卡拿到的票不一样,看到那个票就能想到当时气人的公车司机哈哈哈。谢谢它们带给我的快乐。

时光珍宝

我在这所特殊教育小学做了半年的志愿者,整个学校名学生左右,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学生按照年龄大致被分为10个班,我在的班级名为Blue,班级里的小朋友基本上都是一二年级的年龄。管理老师第一天带我逛校园的时候问是要每个班级都呆一段时间,还是想一直跟着一个班级。我想了一下选择跟着一个班级。

第一次见到小朋友们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人和我主动说话,我主动加入他们的游戏基本也是被冷冷地回应,有过心理准备,这样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所以还蛮平静的。但是他们不是我固有印象中的样子。我的认知太浮于表面和自我以为了,当时意识到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了解他们。

去的次数多了,我在他们生活里才慢慢有了存在感,他们会开始邀请我加入游戏,向我求助,与我交流。第一次户外活动,一部分孩子们先出去操场了,我穿完衣服走错了方向,一个孩子就叫住了我,然后说带我去找。他伸手让我牵着他,到了操场之后说要给我介绍一圈,遇到的老师都问,你的新朋友对不对。慢慢的,和他们越来越熟悉,他们会在我到班级的时候冲过来抱住我,会在操场自由活动时候争着让我给他们摇秋千,会在集合时坐在我的身旁靠着我。熟悉过后,他们乐于与人肢体接触,这是他们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信任或者说是熟悉,是我和他们联系的一个前提。我争取信任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给予信任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一点一点地递进,反而让我觉得他们的温暖是沉甸甸的。

之前看《机智过人》的时候,有一个被检验的是可以识别唇语的机器,检验人是一位从业二十几年的特殊教育老师,看到孩子们对他们的老师说:“是你教会了我跳第一支舞,是你教会了我说第一句话。”老师在读懂的一瞬间哭了。在这个领域里,老师带给孩子希望,孩子反馈老师无限的感动和温暖。有种感觉,只要给他们一分时间,他们就会反馈十分信任。

留学日记的收官,最后天的倒带快放

在英国的第天,给班级的哈萨克斯坦同学录他们的新年祝福视频,当时完全按照发音硬记下来的一句“新年快乐”,早已忘记怎么说。

在英国的第天,自己一个人去伦敦办法签,非常意外地在门口遇到了六七年未见的高中学妹,完全是一番他乡遇故知的景象。路遇梦幻魔法城堡。??

在英国的第天,做完志愿回学校的路上,遇到了送信的邮递员,想到车马慢的时代。他们是红色的,我们是绿色的。我更偏爱绿色。

在英国的第天,上完了学生时代的最后一节课。(在这里一年的时间,分成三个学期,两个假期将以上三者间隔。我的第三学期没有课程,所以第二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就是我整个学生时代的最后一节课。课不多,学费很贵,每一节课都很有分量,所以我很珍惜。)

与“教室”“课堂”相关的印象

那一天也是手工志愿项目的最后一次活动。这里更像是我参加的一个兴趣社团,每个星期只要来做手工就好,成品由团医院给小朋友们。

每个星期四的晚上都在这里做手工,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段

在英国的第天,课程结束的庆祝活动。

在英国的第天,那段时间把生活安排的有些满,一个小小尝试,自顾自忙得竟有些充实感。

在英国的第天,复活节画彩蛋活动,和潇潇一起去玩。我画了三颗,一颗代表幸运的四叶草??,一颗华威的小吉祥物企鹅??,一颗多彩的生命花??。

在英国的第天,和丹丹一起报名了复活节手工活动,研究生会经常会组织一些这样的小活动,这些实物基本都没有带回国内,倒是每次都玩的很开心。那天的天气很好,午后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舒服,画了一颗非常温柔的彩蛋。

回归夏令时

在英国的第天,附近社区组织的聚会活动,因为正逢复活节,社区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个交流和放松的机会,有吃有喝有玩的那种,跟着学校的团队去做了一天志愿者。多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参加,孩子们可以在手工区画石头,画彩蛋,在各种石膏容器上画画;还有各家带来的特色食物和组织方提供的小吃,那天还遇到了伶学姐带着文房四宝来教大家写毛笔字。

在英国的第天,在HostUK上面申请的到当地人家里过复活节,对接我们的奶奶是拉夫堡大学退休的老师,于是我们也有机会在拉夫堡大学逛了一圈,校园里有很多开花的树,很美的校园。奶奶还另外邀请了她的两位朋友一起来过节,这两位朋友是一对夫妻,爷爷曾在华威任教过,聊了几句便建立起一些联系。这位奶奶的家很漂亮,典型的英式风格,我们称赞之后她就说,如果在伦敦,同样的价钱一个小小的房子也买不到。哈哈哈情况好像有些许的相似。厨房里的洗碗池前就是窗户,抬头可以看到外面小花园里的绿地,是多年来每次遇见都能让我有很通透的感觉的场景之一,我发现这边很多厨房都是这样的安排。

他们给我们推荐一些值得了解的地方,后来还发了邮件给我备忘。

在英国的第天,第一次和导师聊论文。

在英国的第天,无限重复的生活轨迹之逛超市。

在英国的第天,当时连着写了好几周的论文,实在要憋疯了,论文一提交,马上去市中心放风。我拍这些照片时是上午,还阳光明媚,下午就下起了雨,很是英国天气的风格。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在商场排队结账时,有一个外国男生问我们说的是什么语言,知道是中文后,他身旁的女孩就说她会说几句,要讲给我们听,她说:“我爱你”“我想我们可以在一起”。我真的怀疑她是跟着我们的青春偶像剧学的这几句。

第天,跑去西班牙找小柳玩。投奔朋友,全面放松的一段旅程。(我和栗子在十月份见面,和小柳在五月份见面。每次其中两个人见面的时候,都会和剩下的那一个视频,然而我们三个人同时相聚还要追溯到年的夏天。那年纪念照:《“三傻”从何而来,下次坐下来一起“忆苦思甜”》我们相约十年后穿着工装再来拍对比照。)

小柳家所在的地铁站

马德里的城市标志:熊与野草莓树??

虽然模糊,但很喜欢这样满眼的绿色。

马德里的水晶宫,实际看起来非常干净通透,当时人很多,没有排队进到里面看,外面已经足够好看了。

在英国的第天,去了曾在电影中见到的达西庄园。当日行程里还有附近的峰区溶洞,一路的乡村风景,沿着河畔小道一路走到洞穴入口,想起了以前看到的话,“英国的灵魂在乡村”。

电影里的达西庄园

在英国的第天,看到超市里的菠萝??在打折,顺势做了菠萝饭。

这个被大家吐槽的英国国菜,炸鱼薯条,我倒觉得还可以。

第天,和潇潇一起做了计划去尼斯,在巴黎中转,经历改签和晚点,本该在上午到达的行程最后变成了直接看夕阳,不过很美很像画报,不失为一种命中注定的相遇。

之前对于南法的认知只有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尼斯也只是在综艺节目里面看到过。尼斯可以算是十足的小城了,我们基本都在步行。民宿的阳台望下去是满眼的蓝滩,下午四点阳光正好的时候,有很多晒太阳浴的人们,也有很多人坐在路边面朝大海的蓝色椅子上,这个蓝色椅子也是尼斯的标志之一。有点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好看的日落,不过在这样的风景下,我们的民宿恰巧还有一个小阳台,已经很满足了。

尼斯可能真的是蓝色的海洋。

有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人坐在海边,太巧了。

最后一天去了距离很近的摩纳哥,袖珍小国

旅行在外,每分每秒都充满新奇。回到小屋,就要回归紧张朴素的日子。两样都好。不过偶尔空空荡荡的感觉还是会在某个安静的夜晚里来袭。

在英国的第天,最后一次去做志愿的小学,与老师们一起做完了期末考试的工作,他们要进入暑假了,我的项目也随之结束了。每次进门都要拿一个小标签,是积攒起来的时间。

这个学校是当地的一所融和教育小学,我所在的是一年级,小朋友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幼儿园的那份稚气,每天都被他们的可爱融化,越小的孩子越想像大人一样与人沟通,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可爱加倍。虽然每一个都还是小小的年纪,但已能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他们总是有好多的问题,积极得想让我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上更多的勾勾。每一件幸福小事都源于他们把我纳入集体,每次离开前他们会摇着手说“下周见”,会在喝水、去卫生间前来征得允许,也会哭哭闹闹瘪着嘴来打小报告。

非常喜欢他们的图书室

每次做完志愿等车回学校的地方

在英国的第天,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这一项是我的留学生活里最别样的纪念。提前三个月报名,在报名之前完全没有跑步的习惯,所以自报名后开始练习跑步,清楚记得跑步的第一天最大极限只能跑2公里左右,以每天增加一点距离的方式练习,坚持的时间慢慢变长,其实时间带来的变化在身体上的体现是最容易被自我感知到的那一个,也是短期回报率较高的一类。顺利跑完全程,完成目标。(最后决定把这张照片当作这一篇推送的封面,“FINISH”很合适这一篇的主题。半马的终点,留学生活的最后阶段,英国日记系列的完结。)

奖牌是一只小象,非常可爱。

在英国的第天,这是我开开心心做了一年的垃圾分类回收

在英国的第天,发现楼下的草坪里长出了小蘑菇??。

在英国的第天,给我的吊兰拍了照片。在开学之初,伶学姐带着去Christine奶奶家做客,临走前奶奶送了一盆小吊兰,当时的它小到用一个塑料袋就能装下,我很担心自己会养不活它。但是这一年它的成长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每天早晨拉开窗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喜欢浇水后水珠挂在叶子上,阳光洒在水珠上,一闪一闪。它是房间里难得的存在,有了它更像家一点,在二手群里把它送给了学妹。学妹很喜欢它,把它放在了自家院子的花架上,还拍了照片给我看。

这是它刚来到小屋时的样子。

在英国的第天,超市满额兑换的小玩具。喜欢,因为它们很可爱,更因为这些小模型都是在这一年里高频率出现在我生活里的东西,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一年生活的微缩景观。

在英国的第天,潇潇帮我在校园里拍了纪念照。

宿舍西区的一个集合点。在这里校园里有着数不清的防火演习或非演习的记忆。警报总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刻响起,或深夜,或午后,也可能是凌晨三四点。

在英国的第天,交了论文。

在英国的第天,也是在校园的最后一天。

入住第一晚最后一晚

在英国的第天,也是最后一天。早餐吃完一碗饺子之后,便出发去机场等待回家??

房间在临走前清空完毕,又回到第一天入住的状态。我不可能什么都带走,但也不会什么都带不走。看似一切都只是恢复原样了,但其实又不可能什么都没改变。

一年的坐标

.08.05-.08.30,56周,天。

《英国日记1

一些幸福小事的备忘录》

《英国日记2

愿新年胜旧年》

虽然在生活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天都有所说,有所讲,但回忆起来,整体上是没有遗憾的,出发前列在愿望清单里的项目也都一一打勾,每一天实实在在又飞快地度过。旅程之初便已知归期,留不住的时光因限量而珍贵。如初衷,只愿在留不住的时光里留下一些可以回望的记忆,于自己于家人于朋友,感谢所有或远或近,或长久或短暂的陪伴与守护,愿我们都顺遂胜意,做自己。

??

-TheEnd-

这里是本文的结束,但一切幸福都还会继续的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anbaoshua.com/mbsfzi/5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面包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