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届学生吕思睿回母校做访谈时电邮过来的一篇类似自我介绍的文字。吕思睿,文学硕士,毕业于广西师大,现任家乡父母官,富有梦想,亲和踏实。于文学而言,她的坚持和才华,让我不敢妄称是她的老师,她为吾师。
读书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素然谨作推荐,但愿更多的人爱上读书,爱上文学,体味快乐,体味幸福。
一个人的阅读史
文/思睿
时间的智慧,
虽有繁多的叶子,根却只有一条。
在青春的谎言岁月里,
我招摇着叶与花,在阳光下。
如今,我不妨凋萎成真理。
---叶芝
读书的岁月,是极其静美的,恒星般照耀一颗年轻的心。对于智慧,一个少女赤诚如朝圣者般追寻,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
自我有记忆以来,那些美丽的岁月总是与书籍有关。印象中是院落里一棵白玉兰,总是散发着清香,忙碌之余的父亲陪我玩耍,那时我不过两三岁,父亲总爱给我讲故事,念儿歌。有时候父亲出差,不能给我讲故事我就爱缠着母亲,可是母亲说的故事并不新颖,小小的我总是不满意,便哭闹着要父亲归来。
不久,父亲调动工作,来到政协工作。我随后便上了幼儿园。四岁的我在幼儿园并不胆怯,喜欢讲故事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但是时间一久我便没有故事了,于是我又吵嚷着要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没有给我讲故事,而是教会了我拼音。渐渐地我开始习字,六岁的时候我已认得一千多汉字。父亲给我买了许多幼儿拼音读物,《面包树的故事》《美人鱼的故事》《猴子与草帽》,那些有着鲜艳插图的拼音故事给我带来许多美妙的感受,至今在我的记忆里鲜活着。
正是这些故事书,让我对阅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随后又给我买了《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大全》等等拼音书籍,那些书籍令我爱不释手。这些美丽动人的童话,有着充满幻想的美妙情节与幸福的结局,感动着一颗小小的心。也许不能说这些书树立了我的善恶观,但它却潜移默化给了一个孩子遐想的心灵空间。儿歌也许也不是我创作诗歌的灵感源泉,但那优美的韵律与直观的表达一直影响着我对诗歌的某种天然的感觉。
在上小学之前,我已经基本读完了市面上有的儿童读物。这一切仍然不能令我满足。那些美好的童年读物,它们仿佛一棵棵蓬勃的植物在我心灵的沃土扎根,生长。很久以后,等我能拿起笔歌颂的时候,我才明白,父亲给我的种子已经蔚然成林了。这一片繁花茂林,叫做文学。我的梦,开始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绽放。
六岁多一点我上了小学。父亲买的书已经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一天,父亲牵着我的小手走进了离家不远的县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从此,我在儿童阅览室阅读了五年优秀的报刊杂志。如《聪明泉》《小猕猴》《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日记》《语文报》《语文知识》《奥秘》等等。读书的时候,由于书不能带回家,我又迷恋那些美妙的句子,就逐一抄下来,有空再读一读。我迷上了抄抄写写,还喜欢在本子上画些花花草草,童年时代的我沉醉于这项不知疲倦的工作。
后来我把读书笔记与日记混在一起,抄些优美的句子与文章,也写下自己的看法,感受。每天放学后做好功课,我就喜欢读书抄写,有时候跟着父亲练习书法。我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海棠花开了,黄昏的天空很美,大海的蓝色令人心醉。简短的句子,表达着我对生活的看法。我那时尚不懂修辞,润色,但我的心充满了表达的欲望。九岁那年我的一篇文章《小巷》获得全校第一名,我因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文学梦。
十岁的时候,父亲送我去学习舞蹈。舞蹈老师曾说,“做一名舞者首先要学会抬头。永远昂着你的头。”那时我并不明白昂头是为了保持身体曲线的优美,学习了一年我就不愿意了,为老师的苛刻。于是我又改学绘画,学了两年素描与国画。可是我仍然没有坚持下来。我所迷恋的,还是放学后就读书,抄抄写写,美术老师的作业我总不爱做。现在,我已经丢了跳舞与绘画的本领,只有写作和书法和仍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后悔没有听父亲的话。但已经练就的写作的本领令一颗小小的心足够骄傲,上了初中我便在学校各种征文书法演讲比赛中屡屡获奖,我为此更加喜欢读书。
我走入了图书馆的成人阅览室,读海子,顾城的诗歌,席慕蓉铁凝张洁的散文,刘墉周国平的哲语,《茶花女》《欧也妮葛朗台》《唐诗宋词》《鲁迅精选集》《茅盾作品选》《古文观止》《小王子》《飞鸟集》《世界艺术史》等等。这些书籍打开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少年骨骼生长的还有人生观。然而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在文学的世界里闯来闯去,并不懂得生活的虚构与真实,伪善与真爱,幻象与法则,更多的时候心灵是困惑的,迷茫的,甚至是痛苦的。
困惑于少年人独有的骄傲,却不知自己只是浅学无知,困惑于诗人无法被原谅的死,困惑于某种激愤,孤独,忧伤。“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是成年人不解其中味,而非少年强说愁。文艺书总是伤感的,譬如悲剧的结局,死亡的困惑,看艺术史没有看到米开朗琪罗绘在教堂穹顶上的绝美,却看到了拉斐尔的早逝,梵高的苦痛;学习唐诗宋词总是沉迷与引用而非理解与升华;写下的诗歌只是孤独的呻吟;偏科与骄傲,这是一个最大的并束手无策的问题。
闲情逸致中的胡乱阅读,消磨了一个个午后与夜晚。夏日午后的蝉鸣,冬夜的冷雨似乎都是我的伴读者。其实,在懂得写作的同时,我也懂得了写作的艰辛。写下的东西往往是重复的,单薄的,经不起推敲的。沉醉于抒情的,软性的,华丽的文字,却不懂得真正的阅读的价值。至于诗歌中的隐逸与逃遁,死亡与重生,真诚与矫情,我并没有分辨的能力。读陶渊明不知其痛,读庄子妻死其无悲不知那是大悲无言,读红楼为情死而伤感但不懂那是一个时代的死亡所致,读刘墉小哲理便奉行至上,不懂大智慧并非单纯说理。
这就是十几岁的阅读,如同迷恋流行歌曲一般简单执著于某种动听的旋律,喜欢那些华美的文字而没有真正的选择阅读的能力,更不懂得书籍的价值所在。因阅读而生的写作,也只是引用与重复论调的附庸,缺乏跳出别人思维樊篱的,属于自己的观点。写作是一种炫耀文字的骄傲,不是内心的需要,更不是上升的引导别人的需要。
这样的痛苦一直持续着。“智者孤独的面容永生,如冬日里苍冷的河川奔腾。”其实,我们的孤独是人的孤独,智者的孤独是神的孤独。而单纯的没有思维的阅读只能让我在阅读的孤独里越陷越深,写作的痛苦逐渐弥漫。最后写作只是考场上永远是范本的无奈,所谓的范本就是华美的文字与机械的开头与结尾。“优秀考场作文”只是贴在墙上的一张纸,我知道,我离开阅读的价值已经很远了。
书籍之所以存在生命里不应只是一种爱好,我们不能远离书籍与文学,是因为书籍与文学里有我们都需要或追求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十几岁的阅读是单纯的,仅仅给我的整个阅读历程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其实我需要更多的阳光。所谓会写作,那只是会编排文字。写作,是一个作家的良心。
闲敲棋子,静读书籍,醉心笔墨,这些许是浪漫情怀的释放,待我到成年,到大学,才知道读书苦,写作苦;读书不易,写作更不易。要懂得选择书籍,把自己放进书里,也须从书里跳出来。“桃红柳绿”“霜天水影”不是我们追求的引用或需要的修辞,我们从书本中懂得的,是内心世界表达的需要与对生活热诚的释放或对苦难的关怀。
“头上的星空与心灵的法则,从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后,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哲学是一种爱,文学也是一种爱。阅读书籍,就是交换爱与真诚。我们始终要怀着对生命的敬意与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来阅读。不是泛泛而读,纯粹追求阅读的数量与种类,而非懂得阅读的价值。拥有别人的观点并不是财富,拥有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才是捕获财富的工具。没有一劳永逸的阅读,功利的阅读不是阅读。并非所有的书籍都值得阅读,我们需要选择与甄别。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智慧,而懂得如何让阅读为自己所用,让写作为别人造福,却是一种智慧。
一颗心带着痛苦的探索,一个少年的骨骼似乎已经停止生长,我已从懵懂而迷茫的时代走到了成年。成年代表着责任。我的阅读终于退去年少的燥热与冲动,更多的时候是思考,对生命的理解不再是单向的,而是连接着智者的观点,也注入自己的想法。再读《红楼梦》,深思其中死亡的价值,剖开悲剧看一个时代的挣扎与毁灭,看这个时代群体的痛苦,反观一个时代,让埋藏在历史里的秘密重新被发掘,成为新时代的座右铭。我看卡夫卡的寓言,看《万历十五年》里某种研究的方法,从海子的死顾城的死里重新审视生命,从《雪国》的虚无感里走出来,再重新进入《呼啸山庄》与《白鹿原》,在两块不同时代与环境背景里寻找共同的人性投影。
《红楼梦》与《原氏物语》描绘的是两个不同的男人各异的爱情世界,但两个作家是否有共同的心声呢。现在我的阅读更多的是对比与思考,联系与反观,归类与分析,除此,还有更多新鲜的,属于自己的观点在活泼起来。
阅读,应该是有重量的,同时阅读也是由重到轻的一个过程,把一本书的精华最后凝聚于你的心得里,把书变薄,变成能形成你观点的一种例证,一种启发,这也许是阅读更深沉的任务。
而我的写作,也不是只在华美文字里沉醉,或者骄傲的炫耀。妙手偶得或浑然天成的优美语言固然让人欣赏,犹如张继落第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却也只有此诗流传。写作,除了表达自我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且不谈鲁迅先生为革命与唤醒民族摇旗呐喊,以我能力也无法以鸿篇巨著讨论一个时代的弊端。但也许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同时也能给同龄人发个醒,我想这就是我当下写作的任务。或者,在比较与分析中,写出有学术价值的东西,让人能够在读后有所思考,有所启迪,也便是极好了。
年少时写作喜欢去说服别人,现在已经不再骄傲于写作的技巧或华美的用词,而是愿意在写作中铺展平和的交流。任何写作,都是双向的,所谓年少者轻狂,这种轻狂已经渐渐随时间褪去。如今的我却更明白苏格拉底的神喻的意义,告诉自己,我就是人群中最无知的那一个。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写作最大的目的。我还尚不具年龄与阅历的优势,就像阅读也需要经验来加深感受。我惶惑我还是个少年人,不知如何在茫茫书海中抵达岸边,我只是一叶扁舟,奋力划行罢。
书籍曾给我打开了一个新鲜明亮的世界,并伴随我度过十七载。十七载的阅读史,我一个人曾经孤独过,迷茫过。但读书,读好书仍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坐在宽敞的阅览室度过一天,我深感幸福。能拿起笔写下属于自己的观点,更是一种幸福。因为,也许读书已不再是追随,而是一种历炼与创造了。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乐趣,在时间的河边变成一个垂钓的老翁,“独钓寒江雪”。不必归隐田园,也能带月荷锄归;不必闲居山中,也能听得鸟鸣山幽。“旧书不厌倦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灯光犹在,也许今夜又将枕书而眠。幽香入梦,诗润心田。梦中是斑驳城墙,辽远古道,芳草萋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云起悦读是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梦想的创意读书乐园,是0—18岁孩子的专属书店。
云起面向0-18岁的孩子及家庭,分年龄、分门类精选优质图书,提供经典书籍阅读、图绘本亲子阅读、儿童书籍阅读,英语分级阅读、英语情境阅读、家庭教育类书籍阅读,亲子陪伴阅读、专业教师陪读、读写提升课程、创意读书会、户外读写活动、亲子教育课堂、父母成长课堂等一切与阅读、与教育有关的整体悦读服务。
云起悦读,旨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挖掘孩子的阅读潜力,保持孩子的阅读原动力,从而让读书成为孩子终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在阅读中拥有幸福的力量。云起致力于传递和传播先进的阅读和教育理念、方法,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幸福快乐、温暖舒适的阅读成长空间。
如果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您和您的孩子快乐读书,开心进步;如果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您和您的孩子欢乐悦动,共同成长;如果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您和您的孩子悦纳知识,体味幸福,您和您的孩子怎能错过?
如果未曾接触你也许会认为她遥不可及,甚至不切实际然而云起悦读并非可有可无的余兴与高端奢华的装饰品她,就是生活!她,就在您身边!
随心所悦,触手可及
云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ianbaoshua.com/mbsjz/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