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说,《小子》是一本很神奇的书。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翻阅这本薄薄的书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且余韵袅袅。
这是一本总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书;
这是一本被翻译成至少种语言的“梦之书”;
这是一本看起来是童话,但更加是人生哲学,写给所有"起先都是孩子"的大人的书。
最近因失业,无聊翻看家中书籍,相隔十几年拿起《小子》,居然看哭了……
被戳中的那些话是这样的——
“小子不知道的是,即便在拥挤的人群里,也是一样孤独的……”
的确,这个世界,遇到爱,遇到恨,都不稀奇。
最稀罕的是遇到理解,遇到知己。
“小子爬上一座高山。
做我的朋友吧……我很孤单……
重山间却只传来”我很孤单……我很孤单……“的回响。
小子心想:这里的人真没想象力啊!
他们总是重复别人说的话。
他的玫瑰却总是先开口……”
当我们趟过人生的河流,积累足够多的阅历,才会明白:一个主动走向你的人是多么可贵。
“旅客来来往往。
对自己所处的地方他们总是不满意,明明什么也不追逐,却总是匆匆忙忙地绕着圈子。
他们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哈欠连天。
只有孩子会趴在车窗上朝外看。”
可悲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外界世界,大人们不再有探索的好奇心;
只有孩子们保有一颗”童心“,对一切充满了探索欲。
那么,这种长大,到底是进步还是退化?
"年,在地球上,一位土耳其科学家用望远镜观察到了B号星球。
当时,他穿着一身土耳其服饰,在众人面前演说,可没人相信他的话。
年,他换了一套气派的服装,再次发表演说。
这一次,每个人都接受了他的发现。
大人就是这样。"
我们如何得知:这中间的11年发生了什么?为何“换了马甲”,结果就迥然不同?这就是所谓包装、炒作、打造IP的重要性吗?
同样的发现,同样的结论,出自普通人,就被习惯性忽视;
一旦出自身披光环的所谓”砖家“,就被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
外在光环>实质?还是成年人的世界,原本就是如许的肤浅?
“大人就是这样”,好一句不动声色地讽刺!
“小子遇到一个卖止渴丸的人。
只要服下一颗止渴丸,就可以一星期不喝水。每星期可以节省五十三分钟。
小子很不解。
要是有五十三分钟,他宁愿慢慢寻找一汪甘泉。”
问题来了,试问什么样的人需要止渴丸?
追求效率的人?
商业社会多的是这样的人。
这背后反映了慢生活VS快生活两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哪种价值观更值得追求呢?
关于
“她精心挑选颜色,缓缓披上衣裳,一片片地调整好花瓣的位置。
然后在日出的时刻,突然出现了。”
玫瑰大概是小子念念不忘的初恋吧。
显而易见,在这场爱情中,玫瑰是被追求的一方。
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而被宠爱的初恋总是骄傲和矜持的。
感受到恋人炽热专注的目光,玫瑰越发重视每一次约会,一定要美美的出现。
"这株玫瑰敏感又虚弱,小子对她呵护备至。
入夜后,你要把我放进玻璃罩。
这里太冷啦,我住着很不习惯呢!
我会着凉的……
说完,她又咳嗽了几声。
虽然小子很爱护她,但很快产生了怀疑。
她总是胡言乱语,时时刻刻折磨着小子。"
早期的相处中,玫瑰优越感满满,小子则扮演了"舔狗"的角色,这是不对等的。
在一段感情中,双方都需要成长,停留在原地的人则容易被“抛弃”。
相恋容易相处难,皮相上吸引是开局,是否永续要看精神层面是否同频。
尤其要警惕的是:不要试图用做的方式来考验对方是否爱你。
关于
“入夜后,你要把我放进玻璃罩。
这里太冷啦,我住着很不习惯呢!
我会着凉的……
说完,她又咳嗽了几声。”
第一次咳嗽,是娇嗔,是被爱的有恃无恐。
“再见了。
对不起,祝你幸福。
玫瑰咳嗽了,但这一次不是因为着了凉。”
次咳嗽,是伤感,是悲伤的欲盖弥彰。
当小子离开玫瑰
“小子再也受不了玫瑰的胡话,决定离开星球去旅行。
临走前那一天,他好好整理了星球。
拔除了几株猴面包树的幼苗,略带伤感地给花浇了最后一次水……
再见了。
对不起,祝你幸福。
玫瑰咳嗽了,但这一次不是因为着了凉。”
所有的爱情,要么一生,要么陌生,更多的还是无疾而终。
小子最后给玫瑰浇水,是感情告别式吗?
玫瑰知道小子为何会离开她吗?
大概是知道的,但不愿意承认和面对,所以用咳嗽来掩饰。
这是一个注定悲剧的爱情故事。